近期,印度禁止大米出口在世界引起軒然大波。作為世界重要大米出口國的印度,2022年大米出口總量約2200萬噸,占世界大米出口量40%以上。印度此舉,無疑對世界各國均產生了巨大沖擊,不少人紛紛擔憂,是否自己也要開啟“屯糧”模式。根據新華網報道,我國糧食生產實現“十九連豐”,總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1.3萬億斤以上,糧食市場運行平穩、糧食安全保障有力。雖然暫時無需擔心缺糧問題,但我們仍要未雨綢繆,只有“建”好農田、“管”好市場、“防”好腐敗,才能將“中國碗”長久端穩在手中。
\r\n
“建”好農田,多措并舉助力產量提升
\r\n
“坐吃山空,立吃地陷”。只有不斷加大糧食產量提升,才能保障“碗”中“糧”不減。一是用科技賦能為增產提速。近年來,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,最為“接地氣”的工作也開始逐漸“潮流”起來,從無人機噴藥到無人化管理,從機械收割到激光除草,科學技術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逐年攀升,科技興農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,讓我們不禁感嘆國力之強盛。但在我們將其引以為豪的同時,仍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對標發達國家仍有差距,農業規?;?、機械化、專業化生產仍需提升。二是用耕地保護為產量護航。民以食為天,食以土為本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,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?!敝挥猩钊雽嵤┎丶Z于地、藏糧于技戰略,嚴格遏制土地“非糧化”“非農化”,嚴守耕地保護紅線,14 \r\n億中國人的飯碗才能越端越牢。三是用高標農田為產能強基。高標準農田有著質量高、產出能力高、抗災能力高、資源利用效率高四種優勢。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:“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,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”。可見高標準農田建設之重要。在未來,我們仍要繼續為高標準農田擴規模、提質量、強管護,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扎好高標準農田長效運營“籬笆”。
\r\n
“管”好市場,多方協力守護糧食安全
\r\n
糧安天下,農穩社稷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,提出了“確保谷物基本自給、口糧絕對安全”的新糧食安全觀,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。一是要用好法律“指揮棒”。8月24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《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辦法》,明確了糧食經營者對糧食質量安全承擔主體責任,從事糧食經營活動,應當嚴格執行有關法律、法規、政策及標準等一系列內容,為糧食質量安全前路提供了“指路明燈”。二是要把穩企業“方向盤”。作為糧食生產經營者,只有把牢食品生產、運輸、銷售的每一個環節,做到可溯源食材品控,全透明食品加工,讓食品企業擔當起社會責任,才能做到無愧于心、無愧于社會、無愧于人民。三是要擰牢監管“責任閥”。從收谷到倉儲,從田地到餐桌,糧食安全涉及多個環節、涉及千家萬戶,監管責任不能松懈。市場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要壓實監管責任、理順管理體制機制、保障糧食儲備經費、強化糧食執法監管,為百姓擰牢食品安全監管“責任閥”。
\r\n
“守”好思想,拒腐防變保障糧食倉儲
\r\n
民為國基,谷為民命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,糧食安全是“國之大者”,作為“看守”糧倉的“守門人”,更應警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。一要思想武裝頭腦,強化“不想腐”的信念。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,用理想信念強基固本,深刻認識領會糧食安全是戰略性安全,也是系統性安全。將工作使命意義放在心上、記于腦中,爭強拒腐防變能力,將“不想腐”的思想入腦入心。二要健全保障機制,拉起“不能腐”的防線?!吧贁等丝孔杂X,多數人靠制度?!睂τ诩Z食倉儲要規范權力運行,針對糧食儲備計劃、分配、貸款、購糧、儲備、輪換等多環節要建強制度、加強監管,持續建立健全法律法規,用強有力的制度構筑安全防線,嚴防“以舊當新、空進空出、虛報損耗、蓄意壓價……”等各類腐敗行為的發生,將“不能腐”的防線拉到最高。三是要堅決打擊腐敗,筑牢“不敢腐”的紅線。暢通“信、訪、網、電、微”等舉報渠道,多方面多渠道收集問題線索,推動財政、審計、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聯合行動,對問題嚴查核實,發現腐敗行為堅決打擊。以剛性的制度約束、嚴格的制度執行、強有力的監督檢查、嚴厲的懲戒機制,將“不敢腐”的紅線貫徹到底。
\r\n
“種”好田方能增產,不浪費亦是提升,讓我們攜起手來,一同為端穩糧食安全“中國碗”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
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:"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"、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、"益陽電視新聞網"的所有作品(如文字,圖片和音、視頻稿件),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
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: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,違者追究責任
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
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及時和我們聯系。新聞糾錯:80085816@qq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